欢迎您访问武汉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站点地图 服务热线:400-6800-868
  • 产品
  • 文章

PRODUCT CENTER

特色产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产品

QuickTiter腺病毒滴度检测试剂盒-快速定量病毒上清液的腺病毒滴度

发布者:艾美捷科技    发布时间:2025-03-18     
分享到:

重组腺病毒在研究和治疗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它们在将遗传物质引入宿主细胞时提供了诸多优势,宿主细胞范围非常广泛。该病毒已被用于感染许多哺乳动物细胞类型(包括增殖性和非增殖性细胞),以实现重组蛋白的高效表达。重组腺病毒尤其适用于那些通过脂质体转染效率较低的细胞系中的基因转移和蛋白表达。病毒进入细胞后,保持染色体外状态(即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因此不会激活或失活宿主基因)。最近,重组腺病毒已被用于将RNAi导入细胞。

 

HEK293细胞或其变体被用作病毒扩增的宿主细胞。重组腺病毒可以在高滴度下生长(10??病毒颗粒/mL,可浓缩至10??病毒颗粒/mL),并可通过CellBiolabs的ViraBind?腺病毒纯化试剂盒或传统的CsCl超速离心法进行纯化。

 

通过病毒载体传递基因的一个特别挑战是准确测量病毒滴度。传统上,通过培养中的噬菌斑形成单位(PFU)测定感染性颗粒,该方法根据稀释度计算病毒噬菌斑的数量。其他方法则利用抗体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或流式细胞术(FACS)分析识别腺病毒六邻体蛋白。这些方法耗时较长,需要较长的感染周期,且存在较高的实验间差异,并受病毒-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对于高纯度病毒样本,可通过260nm的光吸收度估算病毒颗粒的总数。然而,这种方法不能用于未纯化的病毒上清液,因为其中的某些成分会对260nm的光吸收度产生贡献。

 

艾美捷QuickTiter腺病毒滴度检测试剂盒(#VPK-106)不涉及细胞感染,而是特异性地测量纯化病毒或未纯化病毒上清液样本中的病毒核酸含量。特别是对于未纯化的病毒上清液,该试剂盒在纯化步骤之前确定上清液滴度方面非常有用。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下限为1×10?病毒颗粒或1×10??病毒颗粒/mL(当使用100?L腺病毒上清液进行检测时),这对于中高滴度的腺病毒样本是足够的。整个过程大约需要45到60分钟。每套试剂盒提供足够的试剂,可进行多达20次病毒样本和对照的检测。

 

QuickTiter?腺病毒定量试剂盒为纯化病毒和病毒上清液的腺病毒滴度快速定量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系统。

  

相关产品:

1.AD-100:293AD细胞系

2.AD-200:ViraDuctin?腺病毒转导试剂

3.VPK-099:ViraBind?腺病毒小量纯化试剂盒

4.VPK-109:QuickTiter?腺病毒滴度免疫测定试剂盒

5.VPK-110:QuickTiter?腺病毒滴度ELISA试剂盒

6.VPK-111:快速RCA测定试剂盒

7.VPK-252:RAPAd?CMV腺病毒表达系统

 

QuickTiter腺病毒滴度检测试剂盒组成(蓝色冰袋运输):

1.QuickTiter?溶液A(部件编号40020):一瓶,200?L。

2.QuickTiter?腺病毒捕获溶液(部件编号40021):一瓶,1.0mL。

3.QuickTiter?溶液B(10倍)(部件编号40022):两瓶,每瓶1.8mL。

4.QuickTiter?溶液C(2倍)(部件编号40023):两瓶,每瓶1.5mL。

5.CyQuant?GR染料(400倍)(部件编号105101):一瓶,50?L。

6.QuickTiter?腺病毒DNA标准品(部件编号40025):一瓶,500?L,含100?g/mL腺病毒DNA标准品。

 

未提供材料:

1.感兴趣的重组腺病毒:纯化或未纯化的高滴度病毒上清液

2.HEK293细胞及细胞培养生长培养基

3.细胞培养离心机

4.0.45?m滤膜

5.含10mMMgCl?、1mMCaCl?的1倍PBS

6.1倍TE(10mMTris,pH7.5,1mMEDTA)

7.荧光酶标仪

 

储存:

将所有试剂盒组分储存于4°C。

 

安全注意事项:

请记住,您将处理含有感染性病毒的样本。请遵循NIH推荐的针对BSL-2生物体的所有材料的指南。

 

结果示例:

以下图表展示了典型的定量结果。以下数据仅供参考,不应用于解释实际结果。 

QuickTiter腺病毒滴度检测试剂盒

图1:腺病毒DNA标准曲线。QuickTiter?腺病毒DNA标准品按照上述说明进行稀释。使用MolecularDevice的SpectraMaxGeminiXS荧光计(带485/538nm滤光片组和530nm截止滤光片)进行荧光测量。

 

QuickTiter腺病毒滴度检测试剂盒文献参考:

1. Wu N and Ataai M. M (2000) Curr Opin Biotechnol. 11(2):205-8.

2. Mizuguchi et al., (2001)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52:165–176.

3. Vorburger, S. A. and Hunt, K. K. (2002) Oncologist 7:46–59.


相关文章
  • 高品质保障 成熟的生产研发技术
  • 高性价比 价宜质优,性价比高
  • 高效省心 从购买到使用,放心无忧
  • 安全运输 完善的保护措施安全运输

微信扫码在线客服

微信咨询

全国免费技术支持

400-6800-868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