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武汉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站点地图 服务热线:400-6800-868
  • 产品
  • 文章

AGENT BRAND

品牌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专题

IBL-Japan:GLP-1,Active、ApoA5和GPIHBP1

发布者:艾美捷科技    发布时间:2025-07-07     
分享到:

IBL 针对在糖尿病研究中日渐受到瞩目的肠促胰岛素,开发了亚型齐全的检测体系。此外在血脂代谢检测方面亦推出了齐备的关联靶标检测 panel,可用于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成药分子筛选及疾病机制探寻。在使用鼠类开展的胰岛素、肠促胰岛素研究中,“可获得检测样本量少”是研究者们经常面临的问题,面对此种情况亟需一种能够精准、灵敏检测低浓度样本的检测体系。IBL 的 ELSIA 检测体系针对少量样本亦可实现高度精确灵敏的检出,故而广受研究者的好评。


糖脂代谢——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等

 

panel.png

 

一:GLP-1,Active

 

GLP-1.png

IBL #27700(Direct)vs 竞对(SPE)对比结果

 

肠促胰岛素 (incretin)是一类经由小肠分泌的参与体内血糖调控过程的激素,该类激素不仅可促进胰岛β细胞对胰岛素(Insulin)的分泌,同时也可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IP)被认为是最主要的两种肠促胰岛素,其本质均为相应前体蛋白经切割后释放出的活性多肽。

GLP-1 存在酰胺/非酰胺形式的多种亚型,目前普遍认为GLP-1(7-36)NH2及 GLP-1(7-37)是分泌的主要活性亚型。活性GLP-1 在体内留存时间极短(半衰期仅为 1-2min),在二肽基肽酶-4(DPP4)的介导下,活性 GLP-1 会被快速转化为失活形式的 GLP-1(9-36)NH2及 GLP-1(9-37)。

GIP 过去亦被称为抑胃肽(Gastric inhibitory polypeptide),是经由小肠K细胞分泌的42aa 的活性多肽(GLP-1则经由小肠L细胞分泌)。与 GLP-1相似,GIP 亦可在 DPP4 的介导下被切除N 端的2个 aa,从而从其活性形式 GIP(1-42)转化为失活形式的GIP(3-42)。GIP 在正常人体内的半衰期约为 7min,但是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 DPP4 水平及酶活性的升高,这一时间会被缩短至大约 5min。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测定血浆样本 GLP-1水平时,人体内的嗜异性抗体(Heterophilic Antibodies,HA)往往会影响测定结果,其中人抗小鼠抗体(Human Anti-Mouse Antibodies,HAMA)对基于夹心法 ELSA 的 GLP-1 测定体系的影响尤甚。虽然可通过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SPE)的预处理部分消除上述影响,但是 SPE 前处理法不仅需要额外投入时间及物料成本,操作流程亦较为繁琐。


IBL的 GLP-1 ELSA 测定试剂盒通过独特的工艺技术,在保证检测灵敏度、特异性的同时规避了 HAMA 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在测量低水平样本时亦可保证结果的稳定可靠。在上方IBL #27700(Direct)vs 竞对(SPE)对比结果图中可见,#27700在无需对样本进行预处理的情况下,即可实现与市售主流 ELISA 产品测定 SPE 预处理样本高度一致的检测效果。

#27700 GLP-1,active(hS)ELISA 试剂盒可用于检测人、小鼠和大鼠的样本。

 

糖尿病研究指标:

肠促胰岛素(GLP-1/GIP)

#27700 hmr_GLP-1,active(h.s.)*

#27784 hmr_GLP-1,active

#27788 hmr_GLP-1(9-36/37)*

*GLP-1: 20uL

#27201 h_GIP,active

#27203 h_GIP,total

#27702 m_GIP,active(h.s.)*

* GIP: 5uL

#27701 m_GIP,total(h.s.)*

#27704 r_GIP,active(h.s.)*

#27703 r_GIP,total(h.s.)*

* Required Sample Volume for Rodents

 

胰岛素(ELISA/CLEIA)

#27705 m/r_Insulin,total(h.s.)ELISA *2uL

#27706 m/r_Intact Proinsulin ELISA *20uL

#27707 m/r_Insulin,total(wide range)CLEIA *5uL

#27708 m/r_Intact Proinsulin CLEIA *10uL

* Required Sample Volume for Rodents.


胰高血糖素

#27797 h_Glucagon


DPP4/CD26

#27789 h_DPP4 / CD26

 

二:高血脂/心血管疾病

 Hyperlipidemia.png

血脂代谢调控机制简图

 

TG控制的意义

甘油三酯(TG)控制的重要性已在最近的研究中得到证实。抑制对甘油三酯代谢至关重要的LPL活性调节因子的新药开发进展迅速。

未来药物开发(ANGPTL3、4、8和ApoC3抑制剂)

ANGPTL3抑制剂等负性调控LPL活性的因素以及最近的热点话题“ApoC3抑制剂的发展”被研究者们积极讨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ANGPTL4抑制剂和/或ANGPTL8抑制剂可能是最受关注的药物开发。

ApoA5和GPIHBP1作为药物开发靶点的另一个风险因素

人们一直认为,ApoA5或GPIHBP1等积极调节LPL活性的潜在危险因素可能成为药物开发的目标,以控制TG。此外,通过基因组分析,ApoA5和LDL受体可能是早发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ANGPTL2与心功能障碍有关

最近有报道表明,循环ANGPTL2水平升高可能与心血管疾病(CVD)或心力衰竭(HF)有关,ANGPTL2表达与细胞衰老有关。

 

血脂检测指标:

#27191 h_ApoA5

#27181 h_ApoB100

#27263 h_EL C-Term

#27182 h_EL (FL)

#27180 h_Serum HTGL

#27179 h_GPIHBP1

#27267 h_GPIHBP1 Autoantibody

#27745 h_ANGPTL2

#27750 h_ANGPTL3 (h.s.)

#27749 h_ANGPTL4

#27795 h_ANGPTL8

#27268 h_LPL

#27603 m_LPL

注:h: Human m: Mouse r: Rat m/r: Mouse / Rat hmr: Human / Mouse / Rat h.s.: High-Sensitive FL: Full-Length

 

脂蛋白是以单层磷脂分子包被物质内核,表面附有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及游离胆固醇的水溶性蛋白。人体内的血脂代谢是一个复杂且精密的过程,不同的脂蛋白作为运输载体在体内动态调配着脂肪、胆固醇等关键物质的转运并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精准将所携“货物”释放至相应组织。

由于脂类物质本身不溶于水,故需以酯化物的形式封装入可溶性的脂蛋白后方可在血液中转运。脂肪酸会被合成为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而胆固醇则会被合成为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CE),不同配比的TG 和 CE 共同构成了脂蛋白的内核。具体而言,乳糜微粒(CM)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内核主要为 TG前者由小肠合成负责转运外源性 TG;后者则由肝脏合成负责转运内源性 TG 并在一定程度上转运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与高密度脂蛋白 (HDL)的内核主要为 CE,前者由 VLDL 经过一系列代谢后转化而来,负责向肝外转运胆固醇;后者则主要由肝脏参与生成(小肠亦可部分生成),负责将肝外胆固醇回收转运至肝脏进行清除。LDL 携运胆固醇(即 LDLc)的异常氧化及其在血管内皮的堆积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关键起始事件。

脂蛋白脂肪酶(LPL)是参与血脂代谢的核心分子,附着在毛细血管内皮腔面的 LPL 可将富甘油三酯脂蛋白(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s,TRLs,即CM/VLDL及其相应代谢残体)内核中的 TG 水解,从而释放出游离脂肪酸(free faty acids,FFA)以供组织摄取利用;此外 TRLs水解缩小过程中所释放的表面磷脂亦被用于酯化肝外细胞移出至 HDL表面的游离胆固醇,是非成熟 HDL 向成熱 HDL 转化的重要原料。若血液中 TRLs 无法被 LPL 充分脂解,不仅会显著升高血中 TG 水平导向高甘油三酯血症,同时亦可能成为一系列代谢性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LPL受到多种机制的复杂调控,目前已知 Apo C3、ANGPTL 3/4/8 等分子对 LPL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这些对于 LPL 酶活性具有负向调节的分子被视为极具有潜力的降脂类或心血管疾病药物靶点。除直接的酶活性调控以外,LPL的空间定位亦会显著影响其血浆 TG 调控能力——作为源自脂肪、心肌、骨骼肌等细胞的分泌蛋白,LPL需在 GPIHBP1 的介导下从内皮下膜转位至血管腔面方可与其底物 TRLs互作,GPIHBP1 功能异常导致的 LPL 定位错误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高乳糜微粒血症(Chylomicronemia)。此外近年有研究指出,Apo A5 亦可能与 LPL 在毛细血管腔面的稳定挂载以及酶活性维持相关——Apo A5 可通过直接结合,抑制 ANGPTL3/8复合物对 LPL活性的抑制以及该复合物对内皮细胞血管腔面 LPL 的解离,重组 Apo A5 蛋白的导入可将 Apo A5 缺陷小鼠的低毛细血管 LPL水平及高血浆 TG 值恢复至正常水平。

 


  • 高品质保障 成熟的生产研发技术
  • 高性价比 价宜质优,性价比高
  • 高效省心 从购买到使用,放心无忧
  • 安全运输 完善的保护措施安全运输

微信扫码在线客服

微信咨询

全国免费技术支持

400-6800-868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