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武汉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站点地图 服务热线:400-6800-868
  • 产品
  • 文章

PRODUCT CENTER

特色产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产品

Synaptic System--VGLUT作为谷氨酸能神经元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发布者:艾美捷科技    发布时间:2025-04-10     
分享到:

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在学习、认知和记忆等基本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谷氨酸转运蛋白可分为两大类: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EAATs)和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VGLUTs)。在大脑中,EAATs通过将谷氨酸重新摄取到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从突触间隙和细胞外区域清除谷氨酸,而VGLUTs则负责将谷氨酸从神经细胞的细胞质装载到突触小泡中。

 

VGLUT家族包含3个成员,分别是VGLUT1(也称为BNPI)、VGLUT2(也称为DNIP)和VGLUT3(见表1)。所有谷氨酸转运蛋白(EAATs和VGLUTs)均为多跨膜蛋白,具有多达12个跨膜结构域。


VGlut1 (UniProt: Q62631)VGlut2 (UniProt: Q91112)VGlut3 (UniProt: Q7TSF2)
基因名称SLC7A7SLC7A6SLC7A8
分子量 (kDa)61.664.466.1
氨基酸数量560582589
跨膜结构域数量121210
表达器官部位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小肠、中枢神经系统、结肠


谷氨酸通过VGLUTs转运到突触小泡中依赖于由V型H+-ATP酶建立的质子梯度。质子流入小泡会导致腔内pH值下降和膜电位变化,从而驱动谷氨酸的转运。谷氨酸与单价阳离子(首选K+,但也可以是H+等)一起被泵入小泡,而氯离子则与H+一起从小泡中运出(见图1)。

VGLUTs.png

图1:谷氨酸进入突触小泡的过程

 

谷氨酸进入突触小泡的过程受神经元内谷氨酸的可用性、H+离子梯度和腔内氯离子浓度的调节(见图2)。

vglut cycle.png

 图2:谷氨酸能神经元突触间隙中的囊泡循环


该图展示了突触间隙中谷氨酸进入突触小泡的潜在调节机制。步骤1:在适当刺激后,谷氨酸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同时释放的H+导致pH值升高,进而使VGLUTs发生变构失活。步骤2:小泡内吞后,高浓度的细胞外氯离子(Cl-)被困在小泡内。V-ATP酶开始将H+(**+**)泵入小泡,降低pH值,从而重新激活VGLUTs。它们开始将谷氨酸转运到小泡中,同时将氯离子从小泡中运出。步骤3:随着越来越多的谷氨酸和H+被纳入小泡,腔内pH值不断下降。步骤4:小泡内充满了谷氨酸,且几乎失去了所有氯离子。这种腔内氯离子的缺失被认为通过影响传导性来消除VGLUTs的变构激活,从而防止小泡被“过度填充”谷氨酸。否则,这种“过度填充”将导致能量浪费的泄漏。

 

中枢神经系统中VGLUT的分布

VGLUT2、VGLUT3以及更为丰富的VGLUT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于不同的互补神经元亚群中。这种差异性表达模式在大鼠大脑的mRNA水平上已经显现。

uglutmrna.png

 图3:大鼠大脑中VGLUT1-3 mRNA的分布


VGLUT1和VGLUT2均可在相同的大脑区域中找到,但VGLUT1在皮质区域更为普遍,而VGLUT2在皮质下区域更为常见,这也可以从图4中看出。VGLUT1和VGLUT2是大脑中主要的VGLUT亚型,它们表达于两种功能不同的谷氨酸能突触亚群中,这些突触在神经递质释放概率和突触可塑性方面存在差异以及图5。此外,VGLUT1和VGLUT2与其他主要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5-HT)、GABA、多巴胺(DA)或乙酰胆碱(ACh))均不共定位。相比之下,VGLUT3作为非典型亚型,表达量较VGLUT1和VGLUT2稀少,并且常常与使用其他“经典”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乙酰胆碱或GABA)的神经元共表达。实际上,在某些神经元群体中,例如纹状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VGLUT3在胞体-树突区域大量存在。

VGLUT3.png

 图4:小鼠大脑中VGLUT1和VGLUT2的定位


直接免疫染色固定的小鼠脑切片,使用Sulfo-Cyanine 5偶联的小鼠抗VGLUT1(135 011C5,绿色)和Sulfo-Cyanine 3偶联的小鼠抗VGLUT2(135 421C3,红色)。细胞核通过DAPI染色(蓝色)可视化。


VGLUT2.png

 图5:小鼠大脑中VGLUT1-3的三重免疫染色,展示VGLUTs的差异性表达固定的小鼠脑切片的间接免疫染色,使用小鼠单克隆抗VGLUT1(135 011,绿色)、重组豚鼠单克隆抗VGLUT2(135 418,红色)和重组兔单克隆抗VGLUT3(135 208,蓝色)。

 

VGLUT作为谷氨酸能神经元标记物的应用 

与单胺类(VMAT1和VMAT2)和乙酰胆碱(VAChT)的囊泡转运蛋白不同,这些转运蛋白在细胞体和神经末梢均有分布,而VGLUT1和VGLUT2蛋白仅限于神经末梢,在那里它们在质膜、内质网和新形成的突触小泡之间持续循环(见图6)。

VGLUT.png

 图6:VGLUT1和VGLUT2的突触前定位


固定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间接免疫染色,A)使用重组兔单克隆抗VGLUT1(135 308,红色)和小鼠单克隆抗MAP2(188 011,绿色);B)使用重组豚鼠单克隆抗VGLUT2(135 418,红色)和兔多克隆抗MAP2(188 002,绿色)。

 

最后,VGLUT1和VGLUT2可以被视为经典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有价值且高度特异性的标记物,但存在固有限制,即细胞体不会被共染色,这使得突触染色模式的细胞归属难以确定。由于VGLUT3与使用其他神经递质的神经元共表达,因此它不太适合作为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标记物。

 

  • 高品质保障 成熟的生产研发技术
  • 高性价比 价宜质优,性价比高
  • 高效省心 从购买到使用,放心无忧
  • 安全运输 完善的保护措施安全运输

微信扫码在线客服

微信咨询

全国免费技术支持

400-6800-868

在线客服